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展现科苑学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各领域的风采,校团委推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短视频系列展。本期视频主要介绍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左小安团队,在西藏和新疆开展的试验工作。
穿越沙尘与风霜,
他们的故事在科研的征途上绽放。
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一探究竟。
本期讲述者
张晓雪,女,中国科学院大学2022级硕士研究生,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左小安研究员团队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荒漠-草地生态学。
背景介绍
荒漠草原区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畜牧业生产的重点区域之一。然而,由于该区域自然条件严酷、气候波动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利用,草地退化、沙漠化和灌丛化问题日益严重,导致了荒漠草原区“人与地”和“生态与生计”等矛盾突出,极大地制约了该地区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针对荒漠草原区退化植被恢复与重建困难、生态修复物种单一、生物多样性较低、生产功能衰退等瓶颈问题,在人口压力增加、水资源有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如何基于人地关系研发荒漠草原区退化草地快速恢复和综合治理技术,已经成为当前该区域亟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点和问题。
400&&300&&0&&630858ca-fcee-4919-a236-8ea87724a5cf
针对荒漠草原退化草地恢复与治理中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在分析荒漠草地退化成因、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左小安研究员团队依据草地生态系统恢复原理,结合生态学与草地经营和管理理论,因地制宜地应用近自然修复、人工干预和辅助修复等的手段,以退化草地植被快速恢复和土地质量改善为核心,基于水-土-草-畜优化配置及生态恢复重建优先为原则,通过区域综合调查、机理研究和修复技术研发等,研发不同沙化和退化程度的荒漠草原的近自然修复、人工辅助快速修复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关键技术,探索荒漠草原区退化草地的快速修复、综合治理及持续发展的技术与模式。
他们经历了沙尘暴、高海拔缺氧、极端的温度变化,尽管野外采集的路途充满了艰难险阻,但他们始终坚定不移地向前迈进。在野外采样和科研工作之余,他们目睹了祖国壮丽的山河,体验了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挑战,沙漠科学的研究任务显得尤为艰巨。然而,他们对未来充满了乐观和期待,坚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沙漠科学领域将能够迎来更多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