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专项 | 国科大“凉山乡村振兴团”社会实践团队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开展实践活动

编者按

  为引领青年学子更好地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我校于寒假期间深入开展2023年社会调查项目。学生实践团的成员们奔赴祖国各地,结合当地社会需求、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知行结合的实践课堂中贡献青年力量、厚植爱国情怀。中国科学院大学团委特推出“社会调查专项”专栏报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实践风采吧!

调研过程

  2023年11月30日到12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级6名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是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组成的“凉山乡村振兴团”社会实践团队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开展乡村振兴社会实践调查。首批3名同学参与调查活动中,重点围绕西部山区生态环境、民族地区人地关系、潜在灾害风险等任务展开实地调查。

   11月30日,团队成员来到凉山州西昌市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开展水生态系统环境调查,并进行了访谈式信息收集与相片资料采集。沿公园步道,团队成员查看了湿地公园内沉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等典型植物群落,并发现了水鸟、鱼类等各类动物栖居。

邛海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现状

  12月1日,团队赴凉山州宁南县乡村振兴示范村红岩村开展典型作物种植条件、主要交通道路沿线潜在灾害风险调查。在村内,团队成员对芒果、核桃等作物的水源、土壤等进行了基本参数的测定与调查,对典型作物的种植技术基础、种植区地理位置及种植区域面积进行了数据采集,并与种植的农户进行了交流。在农户家中,团队成员还参观了用于蚕桑养殖的工具。蚕桑养殖是宁南县的特色产业,近年来,宁南县加大蚕桑养殖产业的推广与发展,助力农户投身特色产业。调查沿途中,团队成员还对村道边坡稳定性与道路通达度进行了判断。

团队成员进行典型作物种植环境数据采集

随后,团队成员对十余户农户开展了入户调查,对饮用水服务、卫生服务、教育服务、信息服务等8项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与农户生计等内容进行了访谈。入户调查结束后,团队成员对结合此前的遥感监测结果对村内潜在风险性灾害及系统物种进行调查。近年来,当地持续加强山火监测与防护,设置有护林员,强化了林火防范宣传,持续降低了诱灾风险。

团队成员进行入户访谈与信息采集

  12月3日,团队成员在结束信息采集工作后,返程西昌市集体参观学习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了解彝族历史文化信息,并与参观的群众进行学习交流。结合调查实践过程,团队成员充分感悟到,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彝族群众同全国各族群众的团结奋斗下,今天的凉山将在新时期的历史中写下光辉的篇章。

                                                                                                                                                                团队成员参观博物馆
                                                                                                                                                           并与当地群众交流彝族文化
  本次为期4天的调查活动,团队成员对调查区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农业概况,居民生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形成了系统性的认识。第二次调查活动将于本年度夏季开展,届时将结合第一次调查成果,进一步探讨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深入挖掘乡村发展动力,以期支撑当地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图文来源| “凉山乡村振兴团”社会实践团队

责任编辑| 武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