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展现科苑学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等各领域的风采,校团委推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短视频系列展。本期视频主要介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团队成员在山东邹平开展农业遥感监测工作。
两位讲述人师从蒙继华研究员,蒙继华研究员团队致力于全国农情遥感监测技术研发与运行监测,并成功建设了面向精准农业的农情信息遥感精准获取技术体系,重点针对指导播种、施肥等作物耕种管收环节开展技术方法研究。其创新性工作包括作物的成熟期预测技术、作物生长模型与遥感数据同化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层速效养分遥感反演技术等。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的信息采集与技术方法研究,实现了对农田信息感知和农业管理决策诊断,为农业精准种植和智能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何荣鹏与杜燕飞在团队中主要负责地面数据采集工作和土壤主要参数遥感反演等方面的研究。
看,他们与农民的故事.....
400&&300&&0&&d2cd49fe-9ed4-4f4e-95d4-36b7054c21d1
风吹日晒是他们进行农田地面数据采集的常态。他们感叹道:“我们的日常工作需要与农田打交道,与土壤接触,虽然听起来有点‘土里土气’,但当我们看到我们的研究为农业注入新的活力,为农业生产和农田管理决策做出贡献并得到当地农民的认可时,我们会真切感受到我们的工作是非常有价值的。”
听,他们说他们的研究.....
从农田中来,到农民中去
在田间数据采集和应用试验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经常与当地农民交谈,并深入田间地头。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意识到随着年长一辈逐渐老去,80年代的农民体力不再充沛,而90年代的年轻人则缺乏种植技能。“这一现象使得加快推进农业智能化、无人化发展更为迫切,”他们说。针对这一问题,团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了一系列技术,包括基于遥感的农田播种适宜性评估技术、作物养分胁迫遥感评估技术以及作物成熟期遥感预测技术。这些技术的成功发展形成了精准农业遥感应用技术体系,并在山东、黑龙江、河南、广西等地区进行了示范应用。
团队成员表示:“依托现代新兴科技,在将理论应用的同时,向当地农民普及现代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案例使农业作业人员了解并更有效地利用现代科技,是我们团队的目标之一。” 除了助力农业生产,团队还创新性地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内蒙古旱灾评估赋能农业保险精确承保精准理赔。同时,利用遥感技术的独特优势,对沙棘的生态效应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价,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团队的持续努力,农田尺度的监测与信息服务能力必将得到极大地提升,这将为当地农民带来更科学、智能的种植方式,也为全面实施精准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写在结尾
传统农业看天看地看作物,现在农民也成了看手机的“低头族”。在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以及农业强国的过程中,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农业,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使成果留在农民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完成这一历史性使命,团队将摒弃传统农业观念,开拓视野,勇往直前,致力于创新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可持续、高效的解决方案。他们坚信,通过科技的力量,“农耕技艺”的内涵将被重新定义,农业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