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服务国家丨国科大“REC”社会实践团赴赤水开展实践活动

       编者按:2023年暑期,我校深入开展“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师生们奔赴祖国各地,在服务国家战略规划和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发挥专业特长、贡献青春力量。中国科学院大学团委特推出“青年服务国家”专栏报道,展示科苑学子的实践风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他们的青春魅力吧!

       7月22日至7月3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REC调研团前往贵州省赤水市及其下属村镇开展驻村访谈、企业走访、教育文化帮扶等为期9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围绕乡村振兴五大领域中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开展。

01 驻村访谈  了解村情民意,服务基层治理

       多下基层,才能了解群众需求、锻炼办事能力。7月25日至27日,团队前往赤水市宝源乡的联奉村、玉丰村,以及天台镇的天苑社区进行调研与走访,累计走访农户、商铺13家。在调研中团队参观了联奉村鲜花基地和渔业基地,了解到鲜花种植和渔业养殖是该村的重要收入来源。在对联奉村、玉丰村农户的走访中,团队深入了解了位于村落不同地理位置、具有不同年龄结构与经济收入的村民的实际生产生活状态、对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理解、当前生产生活面临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也发现了个别农村居民存在劳动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在走访天苑社区时,团队了解到,该社区曾是赤水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依靠党群活动中心、就业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娱乐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六大中心,帮助搬迁群众实现生活质量提高与思想、身份和生活习惯的多重转变。

▲图为团队成员在联奉村参观鲜花基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怀茂 摄)

        7月28日,实践团队前往赤水市乡村振兴局调研,反馈观察到的现状与问题。赤水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赵本渊接待了团队一行,并首先介绍了赤水市近年来在乡村振兴领域取得的成就。接着团队成员结合实地考察提出疑问,就部分农民劳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与文化振兴、组织振兴相结合,从现状、原因、可能的解决方案等方面与赵本渊副局长进行了深入交流,望为赤水市进一步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02 产业调研  竹林经济助复兴,生态循环促发展

        赤水市森林覆盖率达82.51%,现有竹林地面积132.8万亩,占林地面积60%。赤水市具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竹产业是赤水市因地制宜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关键。实践期间,团队成员围绕竹产业链,分别从上游竹原料、中游纸浆厂、下游造纸厂三方面开展走访,学习并深入了解了赤水竹的“延绵不绝”。       

        7月27日,团队前往竹产业链中游企业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和下游企业贵州汇美佳源纸业有限公司调研。在泰盛公司,相关负责人宋尔刚带领团队参观了竹片在完成发酵、脱青、清洗、蒸煮、漂白、分切、包装等一系列工序后被制成竹纸浆板和生活原纸的过程。在汇美佳源公司,团队在相关负责人刘俊的陪同下参观了不同竹浆纸产品的生产工艺和多样化的生产设备,了解了公司的业务范围、盈利模式与未来规划。经了解,泰盛与汇美佳源公司在聘用员工时对赤水市的农村人员以及弱势群体加以关照,符合标准者优先聘用。

▲图为团队成员向泰盛(贵州)竹资源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宋尔刚咨询问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舒心雨 摄)

        7月29日,团队成员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廷科进行访谈。在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对黎明村的竹资源、旅游资源、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村党支部组织建设等方面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黎明村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秉持因地制宜发展理念,组建赤水市黎明生态乡村旅游有限公司,结合富足的景区资源发展生态养殖与耕种,实现了产业振兴与生态振兴的有机结合。

 03 文化传承  赓续红色血脉,发扬非遗文化

        7月23日至28日,团队成员分别参观了位于赤水市丙安镇的红一军团纪念馆、耿飚将军纪念馆,位于赤水市大同镇的中共赤合特支旧址,位于习水县土城镇的四渡赤水纪念馆,学习感悟红军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参观完四渡赤水纪念馆后,团队成员有幸与参加过四渡赤水战役的红军何木林的后代进行交流。在参观这些纪念馆和与红军后代交流的过程中,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老一辈红军的革命热血,以及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里,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缤纷汇五育夏令营”将推出涵盖科技、艺术、体育、劳动的22个项目,覆盖全区中小学的全学段学生。

▲图为团队成员在四渡赤水纪念馆听讲解员讲解红军长征的故事(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怀茂 摄)

        除红色文化外,赤水市拥有优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市列入各级代表性名录的非遗项目共有 43 项,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33 人。在社会实践的数天内,团队成员将对赤水市文化资源的探索贯穿于整个实践活动中,先后参观了油纸伞作坊、竹编工作坊、曾氏晒醋有限公司、赤水竹文化博物馆等非遗文化宣展地,对相关具有精湛技艺的非遗传承者、宣传者进行了详细的交流与访谈。在调研过程中团队了解到,目前赤水市的部分非遗项目存在缺乏传承人、知名度不高、难以取得经济效益等问题。团队成员结合自身经历,提出了与高校合作开展“非遗文创进校园”活动、通过短视频加大宣传力度等建议,得到了相关非遗传承人的认可。

▲图为团队成员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怀茂 摄)

       访谈时,王廷科书记引用毛主席语录说:“青年人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希望看到年轻人一代比一代强,要有家国情怀,用心来换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短暂的实践活动已然结束,但在此次“三下乡”中,脚踏实地、躬体力行的实践精神,艰苦奋斗、忠诚为民的红色精神,风雨同舟、上下同心的团结精神却久久烙印于每一位队员的心中。红军长征四渡赤水,青年服务国家、投身乡村振兴的精神也定将坚韧不断、延绵不绝。

       本文原载于中国青年网 2023-08-14 

       原标题《国科大学子三下乡:兼顾产业生态文化,助力赤水乡村振兴》

       转载来源| 中国青年网

       责任编辑| 武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