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青年说第九期AI语言技术与行业变革研讨会顺利落幕!

        2023年5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主办的果壳青年说第九期圆桌论坛AI语言技术与行业变革研讨会在雁栖湖校区教一楼306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顾立平、清华大学计算机技术与科学系教授邓志东受邀进行专题分享。其中,邓老师与七位学生嘉宾及百余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生共赴圆桌论坛,针对主题进行深入交流。此次活动旨在鼓励科苑学子关注大型自然语言模型的技术壁垒,了解大语言模型的发展脉络,思考新技术带来的变革。

       上午10时30分,活动正式开始,顾老师首先从学习、研究、工作三个方面介绍AIGC工具的集成应用。通过不同具体应用场景下ChatGPT扮演的不同角色,如翻译员、面试官、导游、职业顾问等,我们能够更清楚的认识到AIGC工具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同时,顾老师也向大家介绍了文心一言和科大讯飞星火大语言模型,并为我们对这几样工具做了细致的分析。顾老师也指出,AIGC工具目前更多的是充当启发式角色,他们不具备人类的智慧和情感,我们应该正确意识到ChatGPT的能力和局限性。

                                                                        

                                                                                  顾立平老师专题分享

       下午14时,邓志东老师为我们带来题为《巨型多模态语言模型:构建更强语言智能与更通用人类知识模型》的精彩分享。邓老师首先回顾了近10年来人工智能的三次浪潮,并对于Transformer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重点强调Transformer的结构天然就适合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此后,邓老师详细阐释ChatGPT的核心技术,并总结ChatGPT在下游的广泛应用。同时邓老师也指出ChatGPT的局限性,并强调未来我们应当朝着多模态理解与感知努力。最后,邓老师总结当前大模型浪潮下的机遇,并阐明语言大模型在伦理方面带来的挑战。

                                                                      

                                                                                   邓志东老师专题分享

        在邓老师的分享结束后,七位学生嘉宾与邓老师分别围绕“大模型的涌现的依据、“大模型是否可以被量化度量”、“符号层面的认知与大模型认知的区别”、“怎么实现符号层面的认知性以及偶遇突发情况的安全性”、“如何理解大语言模型可以在很多任务上达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并不具备真正的创新能力”等多个专业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圆桌论坛

       在圆桌讨论结束之后,台下观众也踊跃和老师交流自己的问题与想法。最后,邓老师对本次活动做出总结,大语言模型的突破性进展以及由此带来的颠覆式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浪潮势不可挡,与AI的深度融合时代悄然来临。当前大语言模型还存在诸多变数,我们要利用好这些机遇,同时也要妥善应对这些挑战,这种潜在的波动与可能性空间,也成为吸引我们持续探索AI技术应用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期待更多的有志之士在此方面积极探索,为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邓志东老师与学生嘉宾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