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青年说 | “发展低空经济,构建空中交通网络”专场圆满结束!

       2023年3月26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主办的果壳青年说第八期圆桌论坛“发展低空经济,构建空中交通网络”专场在中丹学院报告厅隆重举行。六位学生嘉宾和百余名观众与特邀嘉宾廖小罕老师进行此次圆桌对话。此次活动旨在鼓励科苑学子关注低空航路网建设与创新无人机智慧应用,探讨低空经济航路网的未来发展。



一、嘉宾介绍

       本期特邀嘉宾是廖小罕老师,廖老师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兼任中国科学院无人机应用与管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航局民航低空地理信息与航路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卫星和航空(无人机)遥感应用,无人机组网遥感观测技术和应用,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无人机航路规划构建和运行管控。

       参与圆桌讨论的六名学生嘉宾大部分具有生态学、科技哲学、无人机等专业背景,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共同与廖老师在“果壳青年说”的平台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二、会议内容

       活动开场,廖老师首先详细地介绍了低空经济的概念及发展势头,重点指出在低空经济领域下无人机应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接着讲解无人机规模化应用与其背后支撑技术、政策和资源之间的矛盾,认为低空路网的修建要实现技术、政策和资源等要素的优化配置。最后关于“天路上天”方案的思考,廖老师结合已有的如顺丰、京东等企业私家天路以及江河湖底巡查案例具体阐述低空路网的建设。

                                                                            廖小罕老师介绍主题

       在廖老师的分享结束后,六位学生嘉宾与廖小罕老师分别围绕“无人机在农村应用的发展前景”、“无人机电池续航”、“无人机无法在几米之内精准作业”、“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以及偶遇突发情况的安全性问题”、“无人机未来的具体工作场景”、“发展低空经济如何平衡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等多个专业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学生嘉宾积极参与圆桌讨论

       廖老师指出,自无人机技术兴起,地理学开始从地上视角转为空中视角。人们对一项技术的认知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公共天路的普及可以说指日可待。但低空航路网并不是简单的AB两点,低空地理环境复杂多变,不仅有着起伏的地形地貌和建筑物,还存在着极端天气等更多因素。由此可以推测,公共航路规则的制定仍任重而道远。

       在圆桌讨论结束之后,台下观众也踊跃和老师交流自己的问题与想法,廖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经历,对于“无人机规模化和商业化进入客运交通领域在未来多久能够实现”、“局限无人机发展是否是硬件问题”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观众提问环节

三、会议总结

       最后,廖老师对本次活动做出总结,随着我国低空经济的兴起,无人机的大规模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与之匹配的可运营的道路环境来支持。航空网络是我国低空域经济发展的“动脉”,未来势必将以需求为驱动,以技术、资源、政策为支撑,开展我国低空域交通网络的规划与建设。期待更多的有志之士在我国低空域交通网络的建设与发展中取得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希望对此领域感兴趣的科苑学子在此方面积极探索,为我国整体的低空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