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苑榜样——向上向善好青年何东城

      何东城,男,1994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级博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在读期间,在导师指导下,结合国家“双碳”目标,积极参与课题组二氧化碳催化活化与转化利用及精细化学品绿色制备等研究。在学期间多次参与中科院、研究所科普讲解大赛,曾获中科院科普讲解大赛优秀奖、兰州化物所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等,并积极参与研究所公众科学日、科技下乡等活动,获得2022年“甘肃省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一路走来,一路成长,从初入学的迷惘到现在的清醒,从初时的稚嫩到如今的日渐成熟,何东城怀揣做一名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美好梦想,努力学习相关科研知识,培养科研技能,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让自己过得充实而有价值。

一、初心如磐,笃行致远

      何东城受研究所老党员的感染和熏陶认为作为“国家队”、“国家人”就要做好“国家事”,坚持国家需求,为社会服务。只有在思想上有了正确的航标,在认识上才能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人生之路才不会偏离方向,才能越走越远。

      作为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支部委员,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履行支部委员的职责,近年来组织过支部的读书分享、时事热点分享与讨论、外出参观学习(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张一悟烈士纪念馆等)、植树护绿、党史知识竞赛、主题征文、弘扬科学家精神等活动。用实际行动发挥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他和其他党员的努力下,党支部连续四年在考核中获评优秀。

二、砥砺自我,奋斗青春

      在学习和科研方面,何东城丝毫不懈怠,他说:“做一名合格的研究生,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当一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积极准备。”他充分利用时间,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学实验、文献阅读、论文写作、党团工作等多方面的学习和工作,从课堂中汲取营养,从文献中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寻找科学研究的灵感,从日常实验中探究未知的奥秘。


      作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的一份子,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国家需求,在科研工作中贡献力量。在学期间,他以第一作者发表文章2篇,申请专利3件,参与专著写作3章。

      近年来,他参与了多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主要任务是设计与制备新型催化剂,即从调节多相催化材料的结构入手,以催化材料制备为关键手段,研究从原料到产品的反应过程、路线选择和反应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催化材料结构与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为实际的化工生产提供改善途径和思路,缓解化工生产中能耗高、产品率低等问题。

三、崇义友善,热心公益

      行于奉献,成于坚守。他说党员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作为党员有责任在组织或他人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带头实践。他将青春挥洒于服务社会之中,积极参加社会上、学校、研究所举办的各种公益活动,包括科普讲解大赛、中科院公众科学日活动、科技下乡等活动,在日常实践中传播科学文化知识,锻炼社会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素质。在近年来的多次活动中,获得了中科院科普讲解大赛优秀奖、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等荣誉称号。

      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何东城作为社区的一员,自觉帮助其他有困难的人,将善心传递下去。何东城回忆道,虽然工作很累,但是有三点收获让他受益匪浅。第一是对社区的人员和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理解社区工作的难处;第二是学习到了社区工作或疫情防控管理的实践经验,包括如何与普通群众有效沟通,群众遇到问题怎么安抚、怎么解决;第三是学习到了一些新技能,如防护服的穿戴与处理、弥雾机的使用与维修、疫区消杀与检查、营地帐篷搭建等。


      心中有梦想,脚下就有力量!何东城将温暖传递下去,用细心构筑志愿者的的桥梁。一路成长,一路播撒善良。他说:“崇德向善,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实践者,只要脚踏实地,勤学上进,付出努力,肯定能谱写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