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科学家的故事|“中科院最美的玫瑰”——致敬李佩先生

       2017年1月12日凌晨,中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佩先生在京去世。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遗孀,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国际行星组织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李佩星。这份荣誉,充分说明了李佩的贡献和不朽的人格。

                                                                         李伟格老师讲授“李佩先生的动人故事”

       2023年3月8日,在国际三八妇女节之际,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会开展“讲述科学家的故事”系列讲座第5期活动--李佩先生的传奇故事,特别邀请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馆员李伟格老师,结合自身长期担任李佩先生的秘书期间的工作经历,讲述李佩先生甘于奉献、为国育人的动人往事。本次讲座分线上与线下同时进行,线下地点位于中国科学院力学所一号楼礼堂。

一对伉俪,两种传奇

       李伟格老师戏称中国科学院大学是李佩先生的“娘家”。借助一段纪实视频,李老师开启了今天的讲述。因才华容貌而成就,因奋斗坚毅而永存,李佩先生一生有无数高光时刻,共性都是始终和民族、和国家紧密相连。“您是血正沸、气正豪的李佩,您就是永远在我们身边的李佩,您就是中关村最美的玫瑰”。

       李佩先生从小学习优异,在西南联大,李佩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将自身的潜力发挥到极致。1941年,李佩毕业,被分配到了中国劳动协会,她教工人们唱《抗敌歌》,教他们识字。其后又去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异国他乡的象牙塔内,她学到了知识,也遇见了自己的一生挚爱郭永怀院士。同样目睹颠沛流离,同样渴望青春报国,李佩和郭永怀相识相知相爱,并诞下女儿郭芹。

                                                                            李佩在教夜校的工人们唱《抗敌歌》

       1956年,这对伉俪毅然登上航船,放弃了国外优渥的生活待遇,返回到年轻的祖国。新中国一穷二白,但李佩对未来充满信心,告诉女儿“一切都会有的,高楼大厦、汽车、火车、飞机……”。为了支持丈夫郭永怀的事业,她甘当绿叶选择了离家近的科学院行政工作。其间,李佩动员家属和科研工作者建设中关村,植树造林搞绿化,完善基础设施,引进西餐厅、粮店、电话局、糕点铺,兴办学校、医院,为科技工作者和家眷提供了优质的生活环境。

       妻子如此,丈夫亦然。求学期间,郭永怀就破解航空航天理论领域世界难题,为制造出史上第一架超音速飞机提供支撑。回国后,有更重的担子压在肩上,于是他日夜思考、寒暑不歇。1957年,郭永怀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我为什么回到祖国》,再次阐述回国的初心。他说:我作为中国人,有责任回到祖国,和祖国人民一道,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山河。1960年,郭永怀离开家人,秘赴青海戈壁深处参加“两弹一星”的研制。苦于聚少离多和保密规定,年幼的女儿郭芹忍住对父亲的思念和对其事业的好奇,直到消息解封才知道父亲竟是“两弹一星”元勋!

                                                                                     李伟格老师讲述动人故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突发的一场飞机事故中止了郭永怀这位青年科学家的生命。消息也很快传到了妻子李佩的耳中,而她未流一滴眼泪,未提一个要求,坚持将丈夫的3名研究生学生培养成才。

语言教育,春风化雨

       提及学术成就,李伟格老师带领我们了解李佩先生的又一美誉“中国语言学之母”。得益于留洋求学经历,李佩先生的外语水平首屈一指。1961年起,李佩先生调入中国科技大学担任英语教师,后来自1978年起担任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外语教研室主任,期间招募英才、总结规律、自编教材,使得研究院教学水平保持高水平,培养出新中国一批又一批青年语言人才。

                                                                               李佩先生英语班学生的感谢信

       李佩先生组建的教师队伍过硬,其中的一名代表人物便是许孟雄老师,他凭借深厚的英语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从形形色色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出一套规律性的东西,针对中国人学英语时常遇到的各种难点,做深入浅出、立竿见影的解答。李佩先生也从他那里领会了不少教学经验。培养了新中国最早的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当时国内没有研究生英语教材,她就自己编写,这些教材沿用至今。

       李佩81岁开办了“中关村大讲堂”,其初衷是为老科学家们丰富退休生活,为青年科学家提高人文素质。每场的专家她都亲自出面去请。开论坛是一项极其琐碎的工作,李佩却一直亲力亲为。她不仅自掏腰包筹集经费,还亲自和主讲人沟通演讲主题和时间,有时李佩要和主讲人打上几十个电话,甚至还会聊到深夜。文学科学、地震减灾、宇宙探索、中美关系,大讲堂所涉及的话题无所不包。每一次李佩都是亲自搜集演讲者资料,亲自出面邀请专家学者来演讲。各个领域的“名角儿”都曾登过这个大讲堂。

                                                                                         李伟格老师摄影

       从1998年到2011年,中关村大讲堂每周举办一次,总共办了600多场。每一次,力学所大礼堂都会坐得满满当当,这里面,既有年轻的学子,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

默默奉献,务实担当

       六十年代初期,我国经历了极其困难的三年饥饿时期。郭永怀李佩伉俪把他们在美的毕生积蓄,折合人民币48460元捐献给政府,希望为国家解一些燃眉之急。

       1999年9月18日,李佩替故去的丈夫郭永怀先生领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该奖章直径8厘米,用99.8的纯金铸造,重515克。而这枚奖章只在家中停留了4年,其后李佩先生托朋友把它无偿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7年,李佩先生在李伟格老师陪伴下去到银行,把60万元个人积蓄捐给力学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按她的意愿,没有举办任何仪式,也没有通知其他人。

                                                        李佩先生创办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者协会,上右四为李伟格老师

       凡此种种,李佩先生对待身外之物始终保持淡泊,对待自己则始终想着多做些实事。在银发苍苍的年纪,她凝聚各方力量,先后创办了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者协会、中关村大讲堂和钱学森科学和教育思想研究会,燃放出生命最后的花火,也留下了薪火相传的事业。

       李佩先生协助李政道的CUSPEA项目,开创了我国自费留学的先河。李佩先生临终前在病榻上完成了2个愿望:其一是李家春院士接替了她,担起了中国科学院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的“顾问”,其二是郑哲敏院士拿起了接力棒,担当了“钱学森科学和教育思想研究会”的主持人。此外,李佩先生还有一个未完的心愿也正在落实中:即把“特楼”,改造为科学家故居。

四、结语

       李佩先生一生都是时间的敌人。70多岁学电脑,近80岁还在给博士生上课。晚年的她用10多年,开设了600多场比央视“百家讲坛”还早、还高规格的“中关村大讲坛”。没人数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学家,有多少是她的学生,她被称作“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

                                                                               工作人员与李伟格老师合影

       讲座的最后,李伟格老师引用了李佩学生戴世强教授的两句话。“人们赞美您是中科院最美的玫瑰,现如今玫瑰已凋谢,但留下的浓郁的余香却永世留存,香满人间!人们赞美您是中关村的一盏明灯,现如今您已远行,但明灯放射的耀眼光芒却永照人间,不会熄灭!”

       通过李伟格老师的生动讲述,与会师生共同回望了郭永怀李佩伉俪的传奇人生,让大家感受到了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胸怀祖国、严谨治学、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科学家精神,汲取到不竭的精神力量。

       2018年7月20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公告,将李佩和郭永怀的名字分别命名了编号为212797和212796两颗小行星,这在世界上是独有的用夫妻二人名字来命名行星,这份崇高的荣誉也表达了对二人所做贡献的敬佩之意,让世人永记。尽管李佩先生在几十年中经历了多种磨难,但她淡泊笃定、坚强刚毅;李佩先生一直都在孜孜不倦的奋斗,把讲台作为人生舞台,满含着对祖国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执著,无私奉献了大半生。她就是一支永远绽放的“玫瑰”,一颗耀眼璀璨的“行星”。

                                                                 郭永怀先生与李佩先生雕塑

 

文 / 葛磊 黄晴 中国科学院官网

图 / 活动嘉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