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维军、周安琪 图/马泽军、王舒扬、黄宇轩
冬天的雁栖湖少了一份春夏的热情色彩,却也在北风中轻轻讲着它的故事。11月21日,国科大心理中心带领心理协会在雁栖湖校区举办了“11∙22朋辈节”嘉年华活动,本次嘉年华围绕陪伴、信任、沟通、互助、分享、成长、挑战七个主题展开,包括盲行、沉浸式创作、情景互助、朋辈答疑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东西区的工作人员早早忙碌了起来,接力创作用的颜料和画板,盲行现场的指示路标和眼罩,许愿树上圆圆的礼物牌,井井有条地被打理备好。这里是朋辈节嘉年华的现场,国科大心理中心的老师和心理协会的各位志愿者忙碌有序地等待着迎接前来参与嘉年华的同学们。
“社恐”志愿者遇上“热心肠”同学
早上七点半,身为志愿者的李文静就已经到达活动场地,开始为活动做各种准备工作。“我比较‘社恐’,但也很想和朋辈接触和交流,所以就报名了志愿者。”说起参加志愿者的原因,她显得有些害羞。漫步在清晨的校园,除了落叶不时沙沙作响,只有跟李文静一样的志愿者们偶尔交谈的声音,八点半,校园中所有活动点已经基本布置完毕。
工程科学学院的赵坤鹏也早早就来到了活动点,但他并非志愿者,而是前来“尝鲜”的同学,在做完活动点的任务后,他好像意犹未尽,与志愿者们攀谈了起来。看着志愿者们忙得没时间同他说话,他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还拉来了自己的室友前来捧场。他开玩笑似的说道:“在国科大的单人间还真挺孤单的,正好今天有新朋友一起玩儿还真挺好。”
不做“持家者”,“后浪”们的朋辈默契
将自己不同年龄段的角色权重分配给自己的不同身份,用数字贴纸在“生涯彩虹图”的表格里填下自己的选择,这是一个看似简单但有丰富而深刻意义的活动。“这个年龄段的任务很重,在这个奋斗的年纪,我更希望自己的身份是工作者和学生,而不是‘持家者’。”未来技术学院的陈宝生同学在“生涯彩虹图”中将自己在20到29岁中的分数给了学生、工作者、子女和公民,与绝大部分同学一样,他选择在20到29岁这个年龄阶段不做“持家者”。
“我想这是因为大家现在都有了更高的自我实现的追求和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现在年轻人的一种总体的趋势。”李文静分析说,她补充道:“在这个活动当中,我看到同学们都十分开心,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我觉得通过这个简单的活动,他们也一定在尝试着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角色定位进行新的定义和思考。”
收获“对象”,朋辈的特殊礼物
在圆形的小木牌上写下自己的一份虚拟礼物,小心翼翼地挂在愿望树上,再挑选一份属于自己的礼物,与陌生人交换一份爱与惊喜。在“虚拟礼物大放送”活动中,微电子学院的李博望同学得到了一个“对象”,圆形礼物牌上是一对俏皮可爱的小象。“选择这份礼物是因为这个‘对象’画的生动传神,谢谢这份陌生人的礼物,希望在国科大的校园里我也能收获一份美好的感情。”李博望同学开心地说。他准备的礼物是一只憨厚可爱的小乌龟,“这是一只我养了很久的小乌龟,虽然是一份虚拟的礼物,但我希望能把它带给我的快乐和陪伴分享给陌生人。如果有人带走这份礼物,我也会把这份陌生人的喜爱传递给我的‘伙伴’。”
在场同学认真准备礼物
“简单”的活动,背后却有着“大道理”
“‘11∙22朋辈节’的初衷是设立一个同学们自己的节日,传递同辈间理解沟通、互帮互助的理念。就像这两个‘1’和‘2’,彼此依靠,共同前行。”心理中心主任肖斌为同学们解读了这个节日的特殊意义。他也和在场同学一样,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下拿起一支画笔,仔细认真地为上一位同学捏的泥塑皮卡丘上色。“‘陪伴’这个沉浸式创作的环节不仅仅是为了鼓励同学们通过团队接力的方法完成绘画和泥塑,其背后也包含着我们心理学上表达性艺术治疗的科学理念。色彩感知、手脑互动,这些都是心理治疗中行为训练的一部分。每一个环节都有特殊的含义,同学们在这里感受到的不只是游戏带来的轻松活泼,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了我们心理学活动走出严肃形式的生动之处。”
中午十二点,本应该是活动结束的时间,寒风格外凛冽,但前来参加活动的同学们热情不减,工作群中老师和志愿者几次讨论延长活动时间。冬风不解心晴意,国科大心理中心倾情举办的“11∙22朋辈节”嘉年华盛宴为身处寒冬的雁栖湖学子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的心理互助体验,将朋辈间沟通理解、团结协作的理念传递给每一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