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石庄副院长谈人生观——理论联系自己,为他人而活着
5月29日下午,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教授专程赶到中关村园区通识案例课堂,与广大同学分享自己有关“人生意义”的一些思考。
“我不能加入你们的队伍,我的心却随你们在飞翔,你们的努力我用心感悟,我为你们的成长而骄傲。”马石庄以自己的bbs个人签名档为开场白,一下便拉近了跟同学们的距离。他铿锵有力的声音,幽默的语言更是吸引住同学们的注意力。一场热情洋溢的报告就此开始。
接着,马石庄引用《新京报》的评论,指出“虽然那场讨论没有得出结论,但对后来的社会发展却发生了重要作用,甚至与后来的社会进程方向暗合。一代青年的迷茫,引发了30年的思想变局,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年,多元价值观也基本建立。”对于当代青年所拥簇的享乐主义,厌世主义,禁欲主义,幸福主义,乐观主义,实用主义,唯意志论,存在主义,唯科学主义,马石庄也从不同的角度一一探讨。
谈到人生观,80后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结合古往今来的人们对于人生观的不同认识,马石庄指出:“80后是新一辈的又一辈,在逐步稳定富裕的环境下长大的第一代;100多年来,事事都从独苗娃娃抓起的第一代,而且应试教育盛行。80后是社会转型期的独生一代,他们性格孤独。学校教育代替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受教育就是不断地从一个课程到另一个课程。这种环境造就了80后独特的性格特点:开放、感性、炫酷、追求个性。80后功利思想比较严重,过于追求个人利益;社会责任感淡漠,协作奉献精神欠缺。”因此有人批评80后为“垮掉的一代”,马石庄则认为,这是世人对80后的误读,他指出:“80后原本生活在思想解放和文化多元的社会,正像多姿多彩的服饰一样,价值世界也是五彩斑斓,无论怎样,80后终究要走向历史的前台,担起社会的重任,挺起民族的脊梁。”
报告的最后,马石庄结合自身经历和身为一位父亲的切身体会告诫同学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我们不仅为自己而活,更为别人而活。父母是我们唯一不可选择的关系,无论身在何处,都会有父母永远的思念,要多分一些爱给父母。”马石庄希望同学们能够树立“理论联系自己,为他人而活着”的正确人生观,并把它作为结束语送给同学们,期望我们的同学能够更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活的更加精彩,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