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教授“励志讲坛”讲述钱学森和李政道的故事

2011年1月11日,严冬腊月,一位衣着简朴但神采奕奕、精神矍铄的老人带着满溢的热情和对青年学子的关爱走进了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礼堂,入场时如雷的掌声传达着同学们对她的热烈欢迎,她就是93岁高龄却依然健康美丽的“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夫人李佩。
 
说她来做客,不如说她回家,因为她曾经是中科院研究生院的英语教授,白手起家组织创办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外语教学部,举办了国内首期应用语言研究生班,并被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为中科院研究生院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虽然她近百年的人生阅历无数,但为人低调谦和的她此行目的不是讲述她的传奇人生,而是讲述科学巨擘钱学森和李政道的事迹供青年学子学习。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主持报告会。
 
钱学森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和战略思想家,“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在“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是第一位的,然而他的贡献远远不仅限于此,他在航天技术、空气动力学、系统工程和工程控制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应用上的意义都是深远而不可磨灭的。
 
李佩老师尤其强调指出“钱学森的系统工程和工程控制论的思想还解决了其它领域的很多实际问题”,如钱学森的一些论断推动了我国的系统工程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向管理科学及软科学方面延伸。钱学森还很重视教育,回国后他倡导组建了力学研究所,并参与创办了中国科技大学,不仅为“两弹一星”事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还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长足的贡献。据李佩老师讲,钱学森还爱好音乐,上大学时他在乐队里吹萨克斯管,回国后改吹笛子,他曾说过音乐能启发他的学术思考。
 
自20世纪七十年代初,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和夫人开始回国访问,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做了很多贡献。作为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个华人,李政道在科学事业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在教育事业上,李政道很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设立CUSPEA。
 
据李佩老师讲,1979年,严济慈与李政道联合发起了中美联合招考赴美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China-United States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gram),培养年轻的物理学留学人才,而她负责了历届CUSPEA项目英语笔试的出题和评卷工作,并参与了口语面试。历经9届,共选拔915人争取到美国几十所大学的全额资助。李政道还设立了“莙政基金”,为纪念夫人而如是命名,该基金旨在资助中国大学的优秀学生利用暑期进行学术交流,不仅为年轻人创造了更多学习的机会,更对促进两岸青年的交流和祖国统一意义深远。
 
李佩老师还提到,李政道早年每年都组织物理论坛,请了很多画家配合专题作画作为海报的画面,他希望用中国人自己的画来表达科学思想,这也体现了他所倡导的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思想。李政道本人也爱好随笔作画。
 
随后,李佩老师总结了钱李两位大师的三个共同点:第一,治学严谨;第二,重视教育;第三,爱好艺术。
 
讲座中李佩老师还谈及了引起教育界上下思索的话题:“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李政道在一次报告中给出的破解良方是“一对一”的精英教育模式。而李佩老师则赞同很多大学提倡的去行政化思想,认为“大学校长应该是懂教育的人,而不只是个官”。
 
李佩老师把李政道向青年学子提出的建议作为她演讲的结束语,“要创新,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要创新,需学问;问愈透,创更新。”  
  
演讲完毕,李佩老师还把带来的很多书报、音像资料送给中科院的青年学子们作为参考学习资料,并叮嘱除了学专业知识外,多了解科学史有益。当李佩老师有条不紊、如数家珍地一样样拿出这些她收集的资料,并慷慨地赠给学子们时,我们感受到的是温厚慈爱的李佩老师此行满满的诚意和关爱。
 
李佩老师多年前办起一个社区版“百家讲坛”,近十年来,已经举行了两百场左右。主讲的人中有黄祖洽、何祚庥、杨乐、厉以宁等,主题包括我国农村的贫困问题、中国古代文学史、天体演化、科学与人生、Eskimo(爱斯基摩)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家庭三化、美丽的鸟类世界、美国总统大选、中科院历史的回忆,音乐和茶文化知识的介绍,以及让老科学家们听得如醉如痴的曲艺表演等……讲坛内容五花八门。记者采访了解到,93岁高龄的李佩老师仍在坚持做这项事业,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李佩老师此行带来的故事励志,她身体力行的作风更是我们青年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向李佩老师致敬,并共同祝愿她身体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