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服务国家丨国科大“西北之光”社会实践团赴新疆乌鲁木齐市开展实践活动

       编者按:2023年暑期,我校深入开展“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师生们奔赴祖国各地,在服务国家战略规划和首都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发挥专业特长、贡献青春力量。中国科学院大学团委特推出“青年服务国家”专栏报道,展示科苑学子的实践风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见证他们的青春魅力吧!

     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是我国冰川观测研究历史最长的野外站,也是首批进入中国科学院开放站和国家重点野外站序列的野外站之一,为冰冻圈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冰川的加速退缩引发水资源时空分布和水循环过程的深刻改变,给新疆干旱区经济建设布局和发展模式带来深刻影响,新的挑战和要求也进一步凸显了天山冰川站坚持长期观测研究的重要性。

实践概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探究高原冰川研究的科技成果,弘扬科学家精神,8月10日至14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西北之光”研究生团队前往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天山冰川站”)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活动为中国科学院大学2023年度青年服务国家社会实践项目。

调研过程

 

     8月11日上午,团队成员参观了天山冰川站基本站的基础设施——气象观测场和水文站。当天下午,天山冰川站的工作人员、西北研究院冰冻圈室工程师牟建新为大家讲述了天山冰川站建站以来的主要工作任务和成就,并简述近几年的科研成果。随后,团队成员结合自身专业方向与牟老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2日,团队成员前往天山冰川考察。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是我国监测时间最长、资料最为系统的冰川,监测时间已超过60年,也是世界冰川监测网络中唯一超过50年观测记录的中国参照冰川,是全球重点观测的十条冰川之一。天山冰川海拔4000余米,团队成员在1号冰川冰碛区参观了观测塔和综合气象观测场,随后前往1号冰川的西支和东支。期间,团队成员徒手攀岩,跨越急流,乱石堆上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他们团结协作,最终安全抵达了1号冰川东支所及的最高处。从登冰川到观数据,团队成员在此过程中,有山石裂开滚落,处处面临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挑战,他们深切体会到了冰川工作者的不易与艰辛。

     13日上午,团队参观了天山冰川站TGS冰川模拟平台,该平台是基于地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冰川物质平衡观测研究网络,天山冰川站观测实践表明地基三维激光扫描的研究具有巨大潜力,是传统冰川学物质平衡观测的重要补充;下午,团队徒步前往乌鲁木齐河上游高山森林地带,进一步考察天山冰川站的高山水文地质和植被生态情况。

实践感想

     全球二十多万条冰川中只有十条参照冰川,一号冰川便是其中一条。冰川研究是一项非常艰苦的研究,其中不乏危险,但科研工作者不计艰险,前仆后继地工作在一条条山地冰川上。希望冰川学越来越好,为人类作出更多更大地贡献。

—— 韦枫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也找到了我所追求的“科学家精神”。冰川工作不是一代人几年能做完的,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代代相传,坚持是科研中最重要的品质,用牟老师的话说:“冰川工作很辛苦,最重要的还是需要长期坚持,我相信我们也可以做出一番自己的成绩。”冰川工作险之又险,在没有过往经验的的领域,需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今后我将在生活和工作中,去探索研究领域的意义,并敢于和困难斗争,挑战科研难题,扎实基础,走一条新的探索之路。

——高叶荣

     队伍名称“西北之光”,是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确定的,既是对这次所去之地新疆天山站、天山一号冰川和所涉及的科研工作者的一种形容,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美好祝愿,希望有朝一日我们也能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西北的光!

——陈晓洁

     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见证了国家基础建设工程的强大,了解了冰川科研人员艰苦的工作环境和令人敬仰的科研精神。感谢社会实践队员的陪伴和支持,以及自身在这次实践中的成长。这次实践经历将成为我宝贵的财富,激励着我不断学习和进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书郁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了解了冰川研究领域的科研进展和现有成果,认识到冰川研究的重要性,深刻感受到冰川研究工作者为了守护这片净土,在艰苦朴素的环境中奋勇攀登的科学家精神,他们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决心,深深打动着我们。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更当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勇攀高峰的斗志,满怀信心,肩负起时代给予我们的重任与担当。

 

图文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之光”实践团

责任编辑| 武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