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服务国家|兰州化物所社会实践团赴珠三角开展社会实践

编者按:为引领青年学子更好地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我校组织学生实践团的成员们奔赴祖国各地,结合当地社会需求,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知行结合的实践课堂中贡献青年力量、厚植爱国情怀。中国科学院大学团委特推出“青年服务国家”专栏报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实践风采吧!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社会实践团,传承“唯实求真,创新奉献”精神,于2025年7月14日至7月30日,先后赴珠海广睿汇利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开展企业调研,了解目前海水核素处理的手段和瓶颈,与研发人员共同探讨创新方案可信性,加强产-学-研融合。

第一站 深圳环境监测中心

    实践团的首站,来到了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这里,队员们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核素检测的“高科技装备”,了解了放射性核素如何被精准捕捉和预测。同学在与工程师的相互沟通中,对方也坦言道,目前“长期低剂量生态效应评估”仍是行业难点,这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成为了团队首要攻关方向。

第二站 珠海广睿汇利公司

    告别深圳,团队来到珠海广睿汇利发展有限公司。走进生产车间,同学们才真正体会到——从论文到产品,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核素专一吸附难度大”、“回收技术还不成熟”、“成本太高难以推广”……企业研发人员道出的每一个现实难题,都让队员们陷入沉思。

 

                                               

                                        


                                        

  
                                        

    “在实验室里想的是‘能不能做出来’,在企业里想的是‘能不能用得上’。”队长金泽润在交流中这样说。产学研之间那道看不见的墙,在这次走访中变得具体而清晰。

第三站 大湾区实验室

    走出校园,走进湾区。同学们没有只做“旁观者”,而是带着问题动手实践,基于产学研融合成果,团队创新构建三级梯度净化体系。令人振奋的是,这套体系在处理高浓度核素废水时表现优异,不仅净化效果远超国际标准,还实现了锶资源的富集回收,纯度超99.97%!

                                        

                                        


                                      

    “这不仅仅是一次实验,更让我们看到,核素治理可以从‘环保负担’转变为‘资源机遇’。”实践团成员在总结中写道。

    “原来我们所学的知识,真的可以解决国家的实际问题。”
    “企业的难题,就是我们科研的考题。”
    “这次实践,让我对‘青年服务国家’有了更深的体会。”

    带着满满的思考与感悟,兰州化物所的同学们已经回到校园。而这一次走出实验室、走进产业一线的经历,必将成为他们未来科研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